什么是猴痘?
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,人类中出现的症状与过去在天花患者身上所看到的症状相似。但是自1980年世界上消灭天花以后,天花已不复存在,而猴痘仍然在非洲部分地区散发。
检查诊断
实验室检查
实验室检查,可以通过PCR技术(聚合酶链式反应),可从猴痘患者皮损标本中检测出猴痘基因组片段,为临床快速提供实验室诊断的依据;也可通过电镜或培养,从皮损标本中分离出猴天花病毒。此外,荧光抗体法和放射免疫法可从感染者血清中检出猴天花病毒抗体,但一般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。
鉴别诊断
惟有实验室才可做出猴痘的明确诊断,通过几种不同的检验可以诊断出感染情况:酶联免疫吸附测定(ELISA),抗原检测试验,聚合酶链反应(PCR)测定,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。
在人类中,猴痘是一种散发性偶见疾病,其体征和症状类似天花,但病情通常较轻。猴痘感染者有动物接触史,临床表现最初表现类似“流感”的症状,随后皮肤出现疱疹、经历脓疱、结痂后留有瘢痕。
鉴别诊断通常包括天花、水痘、麻疹、细菌性皮肤感染、疥疮、药物过敏和梅毒。
1、是通过直接接触到受感染动物的血液、体液、皮肤或粘膜伤口。
2、人类之间的二次传播主要由于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皮肤损伤,或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(如患者皮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沾染的衣物、床单等)。
3、猴痘病毒能在呼吸道飞沫中存在,但通常需要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才能传播。
在发病初期,患者表现的症状包括发烧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背痛、淋巴结肿大等。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。出现皮疹时,患者具有传染性。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,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。
预防性疫苗
天花疫苗
据WHO报道,观察性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约为85%,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降低猴痘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情严重程度。目前,国家安排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每年生产若干数量的“天坛株”天花疫苗作为储备。
JYNNEOS
由于正痘病毒免疫反应能够提供交叉保护,因此主要基于牛痘病毒设计天花和猴痘疫苗。2019年,一种改良减毒非复制型牛痘病毒(安卡拉毒株)疫苗JYNNEOS(又名Imvamune或Imvanex)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。该疫苗由丹麦BavarianNordic公司研发,两剂次接种,除了在接触病毒前接种用于预防之外,在暴露后接种也有可能有助于预防疾病或减轻其严重程度。美国CDC建议在接触病毒4天内接种以预防发病,在接触后4-14天内接种有可能减轻疾病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