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多地学校因新冠感染、甲流等发布停课通知。专家表示,停课4天的决定,是谨慎和稳妥的做法,学生及家长不必恐慌。
多地学校因新冠甲流停课
近期以来,接连有城市传出个别学校班级因流感而停课的消息。
20日,据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通报,截至2月19日18时,西湖区某小学一班级共有10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,抗原检测阳性,初步考虑为新冠感染。学校根据“乙类乙管”处置预案,发布班级停课4天的通知。
据新民晚报2月21日报道,上海青浦一小学某班级确诊4例流感,多名学生发热,有流感症状。自2月20日至23日停课4天,改为线上教学。青浦区教育局表示,学生们患的是甲流,并非新冠。
2月20日,网传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附小某班级因发热学生较多,由线下转为居家线上教学4天,经记者核实,该消息属实,学生发热原因为甲流。
除北京外,近期已有浙江、上海、陕西等地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出现类似情况,或因新冠,或因流感、诺如等其他传染病。
2月以来,上海青浦、天津北辰、浙江宁波、浙江金华等地也出现部分学校部分班级因学生发烧停课的情况,发烧原因为甲型流感。
学生生病全班停课,有依据吗?
随着多则停课新闻传出,有网友提出疑问,已经进入“乙类乙管”时期,因部分学生生病而全班停课,是否有相应依据。
新京报记者查阅相关文件发现,出现新冠感染,的确存在停课的选项。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综合组制定印发的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》中提到,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,出现感染者后,学校在第一时间向所在县(区)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报告,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、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。当感染者占比较大时,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停止线下上课、实施线上教学。
“流感也是法定传染病,达到一定数量都可能停课,诺如也一样。”上述学校知情人士表示。
专家回应
对此,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表示,“因麻疹、水痘、流感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导致的停课是很常见的疫情应对方式,当学校内出现一定数量的病例后,为避免校园内疫情的进一步扩散,学校会采取小范围停课的方式来应对,大众不必因为‘停课’二字而过度恐慌。”
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介绍,甲流和新冠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较为相似,均会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需要通过核酸或抗原检测的方法才能区分。这两种传染病均是在确诊以后需要居家隔离。同时,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,一旦加重,尽快到医院治疗。甲流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,引起的疫情没有新冠严重,当前流行甲流的致病力和传播力还有待于观察。
此外,赵卫表示,不同的传染病、不同的地区停课标准有一定的差异,如有的地区规定,对于手足口病,一周内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可建议班级停课,有3个班级分别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可建议全校停课。总之,学校要在及时上报疫情的同时根据专业防疫人员的建议做决定。
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
流行性感冒(即“流感”),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4型,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,这两种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,其中甲型流感易引起大流行。流感病毒常见潜伏期为1-4天,平均为2天。学校作为封闭的人群密集场所,容易发生流感病毒的传播。
2月18日,中国疾控在公布的《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》中也提及了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情况。据显示:2022年第49周(12月9日)以来,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,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(低于1.0%);2023年第6周(2月6-12日),流感病毒阳性率有所上升(3.4%)。
此前一天,2月17日,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也发布了2023第6周中国流感监测报告,据显示,2023年第六周(即2023年2月6日至2023年2月12日),南、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出现上升,A(H1N1)pdm09和A(H3N2)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。本周共报告9起流感暴发疫情,其中6起为A(H1N1)pdm09,3起为A(H3N2)。
一些地区疾控已在发布流感预警。如安徽疾控于2月20日在其公众号发布消息称,根据全省流感监测结果显示,近期该省流感病毒活动水平明显增强,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,并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引发多起暴发疫情。
2月16日,河南新乡疾控也在其公众号发布消息称,2月份以后,该市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样本中持续检测出阳性,上周流感病毒阳性率达到了往年高发季节的水平,且出现甲型H1和H3流感病毒并存的现象。近一周来,多所学校和集体单位发生了流感暴发疫情。
学生及家长该如何预防
北京市疾控中心2月17日在微信号发文提醒——学生及家长应做到:
1、注意天气变化,随气温变化添减衣物,避免着凉;
2、注意个人卫生,勤换衣、勤洗手,不共用毛巾、手帕等。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、鼻;
3、保持充足睡眠,健康饮食,坚持适量运动;
4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注意环境卫生;
5、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,如需接触应佩戴口罩;
6、杜绝带病上课上班,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。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做到:
1、患者需佩戴口罩,进行隔离,班主任及时通知患者家长带其就医或回家休息。
2、加强监测。强化晨午检制度、做好因病缺勤登记,新发现的病例及时进行报告。
3、注意保持教室、宿舍、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,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日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定期打扫卫生,保持环境清洁。
4、开展健康教育,学校和托幼机构可采用网络、宣传画、板报、折页和告知信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,提高师生的自我保健知识水平。
5、及时和患儿家长沟通,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病例居家健康观察、家庭内消毒及按要求采集患者标本等防控工作。
6、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避免组织集体活动,减少与发病学生、员工接触,配合卫生部门各项防控措施,及时报告信息,按规定开展消毒工作。
(中国小康网综合新京报、北青网、健康时报、第一财经、) |